巴菲特:。在持有一家公司的少数权益时,盈利能力和资产当然也非常重要,但是从短期看,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,盈利能力和资产只能间接影响价值,未必能主导股价。
果粒橙:供求关系决定短期涨跌,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决定长期涨跌。
巴菲特:合伙基金现已拥有伯克希尔.哈撒韦公司的控股权益,伯克希尔是一家公开上市的公司。如 7 月份信中所述,在我们取得控股权益的公司中,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是影响估值的主导因素。市场价格支配的是少数股东权益价值,对控股权益估值没多大意义。
今年年末,在给我们持有的伯克希尔.哈撒韦公司控股权益估值时,我们将选取介于净流动资产价值和账面价值二者之间的一个数值。鉴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性质,在上述估值方法中,流动资产以账面价值计算,固定资产以 50%的折价率计算。这个估值对追加投资和提取现金的合伙人都公平,它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市值。
果粒橙:到了最强公司伯克希尔了,刚开始只是一个没什么盈利能力的纺织厂,计算价值时给出了固定资产的折价率为五折,可以记一下,自己在估值时可以用到。老巴在估值时其实没什么精确的计算,这里明显就比较随意,可以用净流动资产也可以用账面价值,不过特点就是都要足够便宜。
巴菲特:如果你认为我们的标准很合适,当出现亏损的年份时,只要我们的整体业绩领先道指,你就应当保持平静,不但头脑要平静,内心也要平静。
果粒橙:只要保持领先指数,就不要三心二意,认为自己的组合不好,保持平静,否则就会犯错。
巴菲特:一个价格,产业资本非常愿意按这个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控股权(我们认为产业资本很聪明),但是散户就不愿按这个价格买入公司很小的一部分股权。多少年来,股市里一直都这样。单纯因为股市里人们的行为,这个类别的投资就能取得良好的收益。偶尔会出现要约收购等公司行为,这个类别能赚得更多。
果粒橙:没搞明白产业资产价格是什么意思,或许是企业并购估值?这段话大概就是一般产业资本估的价格都高于股价,明明股票价格更低却无人问津,依靠这一点就能赚钱了。
巴菲特:最后一类投资是“低估类(相对低估)”(Generals-Relatively Undervalued)。随着其他类别的投资机会减少,此类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增加。
说实话,与其他三类相比,我觉得这类投资多少有些虚浮,我不喜欢虚浮的东西。我觉得这类投资没其他几类那么稳妥,也不像其他几类那样可以比较准确地预知未来会如何。
果粒橙:老巴这时候还不知道未来这类投资将成为绝对的核心,可见老巴也不是神,也是一步一步思考进化而来的。前期还是完全按照老师教的来,只看价格,要不也不能买到伯克希尔。
巴菲特:在今年 11 月份给各位寄送的材料中,我特别提醒各位注意,我新增加了一条基本原则:“7,与大多数同行相比,我们的分散程度远远更低。一笔投资,我们掌握了事实和逻辑,正确的概率极大,与此同时,这笔投资的内在价值不可能出现根本变化,出错的概率很小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能最多拿出 40%的净资产用于这笔投资。”
果粒橙:40%仓位上限的来源,老巴习惯用数字来约束自己了,投资业绩要长期领先道指10个点,仓位上限40%,正如《巴菲特传》中说的一样,老巴是一个对数字非常敏感的人。
这个40%是要求你必须完全看懂了公司,完全基于事实和逻辑而非感情才可以,对普通人来说其实很难,尤其是入市时间没有穿越一轮牛熊的人来说,判断极可能出错,尽可能还是更加分散的好,虽然降低收益,但也会避免本金永久损失。
巴菲特: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,我们也就能找到寥寥几个特别可能赚钱的投资机会。按照我们的目标,对于这样的投资机会,我的要求是拥有领先道指至少 10 个百分点的数学期望值。这样的机会能找到的就不多,找到的机会里,每个的数学期望值又存在巨大差异。
巴菲特:我们总要回答这个问题:“按照相对收益的数学期望值,排名第一的要分配多少仓位?排名第八的要分配多少仓位?”这主要取决于第一和第八的数学期望值相差多少,还要考虑第一有多大的概率会出现极其糟糕的相对收益。两只股票的数学期望值可能相同,但是其中一只有 5%的概率落后道指 15个百分点以上,另一只出现这个情况的概率只有 1%。前者的数学期望值范围较大,这就会降低我集中投资这只股票的意愿。
巴菲特:上面的论述把投资说得好像是非常精确的操作。其实不然。我们做投资就是确定事实,然后用经验和理智分析事实,得出数学期望值。这个过程不精确,受情绪影响,但这就是投资。一位投资者,无论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估算,他在股市摸爬滚打很多年,对许多股票做过决策,从他的长期业绩里,就能看出他估算水平的高低。有的投资者有着非常清晰的思维过程,我相信他们在投资中有明显优势
果粒橙:每个人刚开始研究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希望有一个公式,只要把企业数据输入进去就可以计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值,按照数值操作就行了,一劳永逸。实际上,根本就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公式,更多的就是毛估估大致算一下就行了,重要的是别买错标的,而不是价格。
如果一家公司现价50,但内在价值是100,未来还大概率会涨到200,那么不论你是50买的,还是80买的,还是20买的,都没错,差别只是赚钱的多少,不会造成本金永久性损失,投资最重要的是要避免本金的永久性损失,而不是和人比较谁赚的多。
巴菲特:有一点我非常肯定。就算不以追求良好业绩为首要目标,无论资金量是 1000 美元,还是 10 亿美元,一个投资组合,要是其中包含了一百只股票,就肯定不符合逻辑。在投资组合中加入第一百只股票,它拉低整个投资组合数学期望值的弊,远远大于平滑组合业绩波动的利。
一个最佳投资组合,有两个决定因素:一是各种股票的不同数学期望值,二是对业绩波动的容忍程度。选的股票越多,每年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越接近,波动越小。既然各只股票具有不同的业绩数学期望值,选的股票越多,预期收益率也越低。
为了追求更高的长期整体收益率,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平滑每年的业绩波动(请注意,我这里所说的“业绩”是指相对道指的表现)。简单点说,一旦看准了最佳投资机会,我愿意下重注集中投资。我很清楚,我这么操作可能偶尔一年业绩特别差,要是分散了,就没这个情况。我们的业绩波动幅度更大,但是从长期来看,我们的领先优势也更大。
结合过去几年的投资经历思考这个问题,我有这么个感觉:我以前应该再集中一些。于是,我新增加了一条基本原则,又在这里解释了这么多。
我们能投入 40%的仓位,肯定是遇到了特别罕见的情况。正因为罕见,抓准了机会,才要下重注。合伙基金成立九年来,我们仓位超过 25%的投资也只有五六笔。能成为集中投资的机会,首先是与其他机会相比,它们相对道指的预期收益率必须远远更高。
除此之外,它们还必须是通过定性和/或定量分析挑选出来的一等一的好机会,出现严重永久性损失的风险极低(短期的市场报价多高多低都有可能,所以说集中投资,每年业绩的波动风险更大)。在安排仓位时,任何一笔投资,我都要对它的仓位进行限制,尽可能降低一笔投资(或相关的一组投资)导致整体组合落后道指 10%的概率。
果粒橙:巴菲特越来越偏离老师的教导了,自己领悟到的和老师教的不一样了,越来越感受到为了分散买入过多股票是不明智的,买的太多,需要研究的就多,能研究透的就更少了,俗话说,样样通,样样松,与其这样,不如集中精力研究少数值得研究的,缺点就是波动会变大,但只要最后收益更高,过程颠簸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?
只要你真的能确定是极好的机会,几乎不可能有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,那么集中投资是更好的选择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这样的机会一定寥寥无几,这样的机会一定是生意本身好,管理层优秀的同时价格还便宜的离谱。
这里巴菲特已经有明显变化了,希望集中投资,来提高收益率,甚至回忆过去如果集中投资那么会提高不少收益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