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虽然之前看过不少老唐的陪读,但是总归是二手加工资料,虽然方便理解,但是没法断奶,我希望可以完全独立自主,所以决定还是自己来研读一手资料,将按照每天一年的节奏从0开始阅读,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,希望能有新的收获。

前面几年没有太多有价值的内容,所以从1961年开始记录。

正文

巴菲特:我自己更愿意把五年的表现作为评判标准,最好是在五年里经过牛市和熊市相对收益的考验。

果粒诚:也就是说5年才是更适合评判业绩的最短时间长度区间,而不是3年,但老唐估值法不能这么用,如果改成5年翻倍的话,安全边际太低。

巴菲特:我始终相信,与一般的投资组合相比,我们的持仓更保守,而且大盘越涨,我们越保守。无论什么时候,我都尽量在投资组合中专门安排一部分资金,投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大市的证券。股市越涨,这部分投资占比越高。独立于市场有利有弊,市场这口大锅越是热气腾腾,业余的厨子做的饭菜就越好吃,这时候业余的厨子尤其厉害,可我们的投资组合呢,更大的仓位都不在锅里。

果粒诚:这里主要是说其实巴菲特从来没有真正“满仓”过,始终都会有部分资金不在股市,比如套利,债券等不跟着股市涨跌的品种,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新闻上说巴菲特又增持了多少现金。

巴菲特:我的个人观点是要检验投资表现,至少要看三年时间,最能检验出真实水平的是期末道指点位与期初很接近,看在此期间投资表现如何。

果粒诚:这里又说至少要看三年,看来老唐的三年就是这么来的。最短是三年,但是其实5年更符合标准一些。

关于投资类型分配

巴菲特:第一类是低估的股票。在此类投资中,我们对公司决策没话语权,也掌控不了估值修复所需时间。这些年来,在我们的投资中,低估的股票是占比最大的一类,这类投资赚的钱比其他两类都多我们一般以较大仓位持有 5、6 只低估的股票(每只 5-10%总资产),以较小的仓位持有其他 10 或 15 只低估的股票。

巴菲特:此类投资有时候很快就能获利,很多时候要用几年时间。在买入时,基本不知道这些低估的股票怎么能涨,但是正因为黯淡无光,正因为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利好因素带来上涨,才能有这么便宜的价格。付出的价格低,得到的价值高。在低估类中,我们买入的每只股票价值都远远高于价格,都存在相当大的安全边际。每只都有安全边际,分散买入多只,就形成了一个既有足够安全保障,又有上涨潜力的投资组合。这些年来,在时机掌控方面,我们总是在买的时候比卖的时候做的好很多对于低估类,我们本来就没打算赚到最后一分钱,能在买入价与产业资本评估的合理价值中间的位置附近卖出,我们就很满意了

巴菲特:低估类的涨跌受大盘影响很大,就算便宜,也一样会下跌。当市场暴跌时,低估类的跌幅可能不亚于道指。长期来看,我相信低估类会跑赢道指,在像 1961 年这样大涨的行情中,我们的投资组合里的低估类表现最佳。在市场下跌时,这类投资也最脆弱

果粒诚:这一段完整抄录下来了,我觉得都很重要。

首先就是低估类投资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依靠控制管理层来实现的,那种情况也是少数,大多还是买入低估等待股市自动修复,并且这是巴菲特收益的最主要来源,说明捡垃圾其实是很挣钱的。

其次就是低估之所以低估就是因为看不到未来才有低价,只是买的很便宜,安全边际足够高,只要回到公司本身的价值就能赚钱,这个一般就是清算价值。并且不会等到完全修复估值一般就卖掉了,因为这种公司持有本身就很痛苦,本身就是垃圾,只要差不多就卖了,并不想和这些人为伍。比如1块钱的价值可能买入是4块,但股价到8块的时候可能就直接卖了。

最后是低估类投资很脆弱,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可能会远超指数的暴跌。这个跟我们学习投资优秀企业完全不同,优秀企业是在下跌市场少跌,上涨跟上即可。

我觉得作为普通人学习股票投资,完全可以从捡垃圾开始,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,格雷厄姆悟道也是从捡垃圾开始的,这其实很能说明它确实相对简单,适合入门。具体如何捡垃圾我觉得这里写的其实不够详细,可以参考李录的书里有详细讲。

巴菲特:我们的第二类投资是“套利”(work-outs)。套利机会出现在并购、清算、重组、分拆等公司活动中。近些年,套利机会主要来自大型综合石油公司收购石油生产商。

套利是我们第二大投资类别。我们总是同时进行 10-15 个套利操作,无论是从最终结果,还是过程中的市场表现来讲,套利类投资具有高度安全性,我相信完全可以借钱作为套利类投资组合的部分资金来源。不考虑借钱对收益的放大作用,套利类的收益率一般在 10%到 20%之间。我自己规定了一个限制条件,借来的钱不能超过合伙基金净值的 25%。我们一般不借钱,借钱的话,都是用于套利。

果粒诚:这个套利我到现在都没理解,这个要求的专业知识太高,普通人根本难以学会,但收益确实高,巴菲特借来的钱都用于套利了。

巴菲特:最后一类投资是“控制类”。在此类投资中,我们或是拥有控股权或者是大股东,对公司决策有话语权。衡量此类投资肯定要看几年时间。当我们看好一只股票,在收集筹码时,它的股价最好长期呆滞不动,所以在一年中,控制类投资可能不会贡献任何收益。此类投资同样受大盘影响相对较小。有时候,一只股票,我们是当做低估类买入的,但是考虑可能把它发展成控制类。如果股价长期低迷,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。如果我们还没买到足够的货,这只股票就涨起来了,我们就在涨起来的价格卖掉,成功完成一笔低估类投资。我们现在正在买入的一些股票,再过几年可能发展成控制类。

果粒诚:控制类实际是巴菲特仓位最少的,属于有机会就捞一把的类型,但是很少有一开始就打算控制的,基本都是低估买成控制了,这也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巴菲特低估类操作方法,普通人是学不了的。

关于保守

巴菲特不是因为很多人暂时和你意见一致,你就是对的。不是因为重要人物和你意见一致,你就是对的。当所有人都意见一致时,正是考验你的行为是否保守的时候。在很多笔投资的过程中,只要你的前提正确、事实正确、逻辑正确,你最后就是对的。只有凭借知识和理智,才能实现真正的保守

果粒诚:这才是箴言,也是投资中我认为最难的,要做一个独行侠是很难的,想想22年的腾讯,现在的茅台,要做到只看自己的逻辑完全忽略外界杂音很难,尤其是很多看似很有道理的话,尤其是很多大V的话。

巴菲特:我认为,要客观评判我们投资的保守程度,就应该看我们在市场下跌时业绩如何,最好是看我们在市场大跌时的表现。1957 年和 1960 年,市场温和下跌,从我们的业绩可以看出来,我说的没错,我们的投资方法确实极为保守。

果粒诚:是否保守,取决于是否能在下跌市场少跌。